2011-4-1 09:22
bunnylai
利字當頭:美國樓市尋寶
[size=5]市場資料研究 CoreLogic前天發表估計數字,指美國樓市仍有約 180萬間「影子房屋供應」( Shadow Inventory)。所謂的影子房屋供應,就是那些已經又或者即將被銀行收回的房產,也就是類似我們香港所謂的「銀主盤」。這 180萬個樓盤,理論上都會在未來一、兩年內,陸續放盤。一般而言,美國的銀主盤,開價約為市價七至八成。
問題是,究竟 180萬的潛在折扣供應,對整體樓市又有多大影響呢? 2010年初,影子房屋供應量約為 200萬間,一年之後,數字回落一成左右。同期,整體大市的放盤量,由 304萬間升至近 400萬間。我相信只要 180萬的影子供應並非一次過湧入市場,資金其實是有能力吸納這一批貨。畢竟,現在美國的地產租值回報仍高過銀行存款。
人口轉移影響各區樓價
美國的樓市周期,在 2005年第三季已經算是見了頂,之後雖然價錢企硬,不過交易宗數一直在跌,直到 2007年第二季,價錢才開始崩潰。呎價中位數,由 2003年初的 174美元一方呎,升至 2005年的 226美元一方呎,再急速回落到 2009年的 175美元一方呎,然後接下來的兩年,基本上價錢沒有太大波幅,不過交易宗數卻因為稅務優惠等因素,出現極大的波動。
2010年的樓宇交易宗數是過去 10年以來最差。根據我的觀察,那是由於放盤業主的叫價非常「硬淨」,但買家又覺得有條件再等下去。事實上,單純從呎價看,現在美國的樓價已經回到 2003年初的水平。再者,我一直都提醒大家,整體數字難免有點失真。美國本身也在經歷人口的轉移,所以在個別增長的區份,樓價早在兩季之前開始回升至 2004年底的價位。當然,一些人口移出的地區,低迷的樓價可能在未來幾十年亦「見唔到家鄉」。所以還是那句老話: Location, Location, Location。[/size]